1月18日,引发热议的“中国赌石第一案”再度传出消息,案件已经进入法院庭前准备阶段。
同日,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再次组织召开“业内专家意见会”,来自省内外30位专家及行业代表参加了会议,张佩军律师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发表对案件的意见。
受邀参见的专家委员会专家及行业代表一致认为:8000万元的赌石交易符合行业交易习惯;赌石愿赌服输的交易行规由来已久,已经形成参与者都要遵守的公序良俗;赌石是一种文化,就本案而言,不应是诈骗。
媒体案件回顾
2019年4月24日,云南省德宏盈江县玉石商人张某省在中间人张某林、陶某军的促成下,将自己从缅甸买来的一块18公斤的翡翠原石以8000万的价格卖给河北省有名钢铁企业家马某,后马某将这块翡翠原石切开后发现市场价值不高于436.97万。
涉案原石
随后,马某放话“愿意再出几个亿买高档货”。于是张某省和张某林在交易完成后两周内,又找到一块重达98公斤的翡翠原石送至马某公司。
马某遂将第二块翡翠原石扣留,并以第一块原石不是缅甸木那翡翠为由,要求退款,遭到张某省和张某林的拒绝。
马某认为:张某省和张某林等人虚构翡翠原石产地,属于诈骗。
双方协商退款不成,马某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河北霸州警方遂以张某省、张某林、陶某军3人涉嫌诈骗,决定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据河北霸州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显示,张某省伙同张某林、陶某军,将一块翡翠玉石虚构产地为缅甸木那坑口,骗取马某信任后,以8000万元成交。
经检测,该玉石实际产地为危地马拉,市场价值不高于436.97万元。
公诉机关认为:张某省、张某林、陶某军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并向霸州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针对此案件张佩军律师认为:依据刑法关于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及著名刑法专家张明楷教授的论述,三名玉石商人行为应该不构成犯罪。
首先,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业内认识认为:在赌场行业,没有什么专家,永远只有赢家和输家,“神仙难断寸玉”,可见买卖翡翠原石完全是一种赌博。本案中,玉石商人张某省也不例外,其虽然从外观看好其持有的翡翠原石,但对于原石切涨、切垮内心并不确定,所以一直不敢切割涉案翡翠原石,与马某交易完全是一种赌的心态。
其次,行为人客观上没有欺诈的行为。涉案原石是一块天然翡翠毛料,没有皮壳造假、开口造假、芯子造假、颜色造假等任何人工造假行为,张某省等人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未对赌石切开后的种、水、色做过任何的承诺,客观上并没有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的行为。本案中,关键的核心的问题,就是涉案原石产地,根据赌石行业习惯,赌石的内容包括赌场口(产地)、赌绺裂、赌雾、赌癣、赌底。目前玉石产地仍然是权威机构的检测盲区,即使有资质的检测机构,也无法出具产地报告。对此,即使张某省向马某承诺涉案翡翠原石出自木纳毫无意义,且马某曾具有赌石经历,对赌石的范围、交易习惯和风险完全明知,在此次赌石交易过程中,马某客观上并不存在陷入错误认识一说。
第三,中国赌石的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从清朝中期就已经存在。目前,国家对于赌石行为并没有禁止性法律规定,所谓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如今玉石产业在云南、广东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买卖、加工产业链,并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一大批人员就业,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国家法律的保护。
张佩军律师执业前从在中国最大的玉石成品及毛料交易区瑞丽市工作,深谙玉石交易的习惯及风险,曾亲自侦办多起涉及玉石诈骗刑事案件和民事交易纠纷。针对当前云南省玉石行业交易的现状,张律师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赌石行业要发展,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革新理念,寻求交易习惯与法律法规有效结合的交易模式,规范交易方式,防范法律风险。同时,作为行业协会应当以有张有省案件为警示,尽快推动出台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指导玉石行业经营者有章可循,规范经营,健康发展,避免类似案件不断上演。
(本文来源于网络,张佩军刑事辩护团队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创作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